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个人和企业,也能认养古树?为解决古树日常养护资金问题,国内已有古树认养的先例,捐资、认养古树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根据捐资保护或者认养约定享有一定期限的署名权、义务植树尽责认证等权利。
养护责任人自发、自愿管养古树,但往往缺乏资金支持。为此,林业部门也提倡、鼓励个人和企业能够认养古树,为古树管养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目前古树认养在河南并没有实行,还需等待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认养】两位郑州工作的老乡 认养了老家的两株古树
“皂角古树三兄弟,两棵卧倒一株立。挺立大家来保护,卧倒众口其惋惜。老树枝枯生新芽,迎接宾客看稀奇。青山流水唱山歌,风吹枝摇鸦群飞。”
在荥阳市崔庙镇石井村的600年皂荚树旁边,一块面积不大的石碑上,讲述了这个村子三株古树的故事。该村曾有三株古树,有两株都倒了下来,一株从土崖上直接跌落,生命终结,一株倒在路边,最后横生枝节,起死回生。
这株600年的皂荚树,也经历了劫难。之前,它根深叶茂,喜鹊在上面搭建窝巢,数量往往在百个以上。只是后来,周边的道路和地面发生了坍塌,皂荚树有三分之二的根系裸露在外面。再加上害虫的持续侵蚀,树干中空,枝叶萎落,再难现往日的面貌。
12年前,在郑州市区上班、老家在石井村的张先生,找到同在郑州市区工作的老乡,认养了老家这两株生存状况不佳的古树。“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张先生说,古树是村里的活化石,活教材,也是见证当地人文历史的活物,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古树保护起来。
于是,在他们的倡议和引导下,当地对存活的两株古树进行了不定期的养护。修通道路,平整地面,加装护栏,补充营养,防腐,消毒,杀虫,加固,打支撑,做护砌。12年间,他们两人捐助了20余万元,用于两株古树的养护管理方面。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两株古树得到了较好的管养。
【养护】村委会发起募捐活动 为古树养护提供资金支持
去年夏季,连续的强降雨,让荥阳市乔楼镇付河村六道口村中的一株600年的柏树从土崖上翻落。当时,连续一周的强降雨,导致了多处滑坡和塌方,这株老树也没能幸免于难。
它是这个约有400口人村庄的精神寄托。今年50多岁的村民刘喜春说,他们开始了对这株古树的抢救工作。村民们自愿捐款捐物,募集了数万元的资金。同时,还找到了两辆吊车,将滚落的柏树吊上来。然后,他们就在附近挖穴植树,将柏树用工地上的钢管支撑起来,通过消杀、防腐、打营养液等方式,这株几乎被宣告死亡的柏树,叶子再度深绿起来。
“村里很多人都在郑州打工,但闲了的时候,就有人过来维护管养一下这株古树。”刘喜春说,他们也希望这株柏树能够恢复以前的样态。
而在荥阳市豫龙镇晏曲村,一株210年历史的国槐,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集体养护。晏曲村村支书巴钧说,国槐是村里唯一留存的一株古树,他们也想留住这一块乡愁。
他们组织了村民募捐,联系一家园林公司,提供了营养土和营养肥料。同时,咨询树木专家,对树皮进行定期刮刷,起到更好的除虫效果。他们安排了几位村民,负责国槐的日常养护。
现如今,这株210年的国槐,根深叶茂,几乎将整个院子都覆盖在内。巴钧说,下一步,他们还会将国槐下侧的地砖全部改为空心砖,增强透气性和渗水性,为国槐生长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环境。
【鼓励】养护责任人未必有充足资金 林业部门鼓励对古树进行认养
上述三个事例,虽然结果都不错,却反映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古树名木,应该如何更好地得到管养的问题。
根据《郑州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保护条例》规定,郑州市对古树名木实行养护管理责任制,其中,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古树名木,土地使用权人为养护责任人,土地使用权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村民委员会为养护责任人。
那么,古树养护,资金从哪里来?《条例》规定,古树日常养护费用由养护责任人承担,区县(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郑州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郑州市绿化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郜学义说,古树的生长状况、保护的内容与重点不一样,资金的保障形式也就不一样。日常的养护,确需大量资金的,比如复壮施工的,可以向上级申请资金。但如果是一般的养护,资金就需要养护责任人提供。
但是,养护责任人一般是自发、自愿做这项工作的,并不是都能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古树的日常养护的管理。所以,这就需要社会资金的注入,为古树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一方面,是当地村委会的统一募捐,另一方面,是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的资助。后者是认养的主要形式,也是有利于古树长远生长的一种形式。
【建议】国内已有多地开展古树认养工作 河南尚需相关配套设施的出台和完善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古树认养,是义务植树尽责的其中一项形式。2017年6月13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印发《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办法规定,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分为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它形式等8类。
全国绿化委员会对认种认养的定义是,通过直接投工投劳或捐资代劳,在指定地点新建乔、灌、草植被或对指定乔、灌、草植被进行冠名或非冠名养护的尽责形式。
根据河南省林业部门的规定,认种认养的折算标准是,认建城市绿地1平方米,认建屋顶、墙体等绿化1平方米;认养古树名木1株,认养其它乔灌木3株(丛),认养密植灌木、绿篱、草坪20平方米,完成其中一项折算1株植树任务。
目前,国内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实行古树认养措施。其中,四川省规定,捐资、认养古树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根据捐资保护或者认养约定享有一定期限的署名权、义务植树尽责认证等权利。
“古树认养在河南省内还没有开展,主要是相关配套措施没有到位。”河南省林业局生态建设修复处一级调研员张松山说,首先需要明确第三方机构负责资金的收取、管理和使用工作,如指定基金会负责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
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这样一来,古树认养才能顺畅地推行。
【责任编辑:孙晓艳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